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78章暗流涌动(1 / 2)





  许多人不明白,因为现在的京城在北方,可北方本身就产粮不高,所以才需要从江南产粮地不断输送粮食。

  而根基在山西的两淮盐商,怎么会有能力解决应天的粮食危机呢?

  这其实就牵扯到了许多方面,其中关系很复杂,可最重要的粮店就是大明军粮供给制度和盐引制度。

  大明最主要的威胁,就是北方蒙元的参与,也就是现在的鞑靼和瓦剌,所以大明在以宣府、大同等地为首的九个地方设置节点。

  整个北方部署了上百万的军队,就是防止蒙元残余的进攻。

  可边疆地区,虽然有屯田,可边疆本身土地就贫瘠,基本上就是种一个得两个,所以就需要朝廷定期向边塞输送粮草。

  可九边周围的各省的粮食也就能勉强自给,根本无力承担军队的补给,所以就只能有江南输送。

  江南和九边之间相隔数千里,而且江南的粮食又都是通过大运河运到京城,在满足京城需要之后,在调配分发各地,这些流程走下来,最少要三个月。

  这样一来就会严重影响边塞地区的粮食供应,所以就有了现在的军粮补给制度。

  那就是在九边之地就近供应大军粮草,然后由大军出具票据,中间的商人拿着票据到兵部堪合之后,再换取粮食转运的资格,并且额外还有一定数量的盐引。

  这样一来,既方解决的大军的补给问题,又节省了不少运输成本。

  毕竟和朝廷比起来,商人之间货物的流通要高效的多。

  商人从中也能得到不少好处,所以以山西商帮为首的北方商帮,都在北方囤积了不少粮食,而且他们手中还有数额巨大的军粮转运文书。

  也就是说,如果两淮盐商拿着那些转运文书在江南筹粮,转眼间就能筹集到足够的粮食。

  这不是说他们有多么强大的势力,而是军粮一事,事关社稷安稳,没有人敢有丝毫懈怠,就算是七大家族,如果接到转运的文书,除了乖乖交出粮食之外,别无他法。

  如果他们胆敢有丝毫迟疑,那就是抄家的罪过!

  所以郑淮一直担心楚宁会找到两淮的盐商,但是随着事情的发展,郑淮发现,楚宁也好,朝廷也罢,他们竟然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两淮盐商!

  所以,郑淮在做局成功之后,赶紧让人去和两淮的盐商协商,为此他不惜允许两淮盐商进入海贸‘大家庭’,并且承诺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想他们出售海船。

  并且协助他们招募水手。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一点!

  以两淮盐商的财力,就算没有低廉的价格,他们也不差那点购船的钱,但是水手就不一样。

  不管是陆地行车,还是大海航船,熟练的驭手是保证安全的首要条件,航海更是如此。

  所以,盐商们再见到开放海禁之后没有第一时间插进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手!

  江南之地的水手,大部分都掌握在七大家族手中,而那些其他的水手,除非是给江南本地势力或者自己单独出海,都需要经过七大家族的点头。

  不然不管你财力多么雄厚,都很难,不应该是根本不可能招募到足够的水手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