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十五章:黑龙传说与不世折灵(1 / 2)

第二十五章:黑龙传说与不世折灵

杨玉科是清朝爱国将领,也是茶马古镇的创始人,他最终战死沙场,为国捐躯,马革裹尸还。在古镇,留下了诸多传说,有刀枪不入的传闻,也有是黑龙化身的传说。

相传,杨玉科将军小时候是没有名字的,生出来的时候头和土豆一样大,所以家人就叫他“洋芋空”,也就是土豆的意思。等到他七八岁家人认为没个正名是不行的,于是家人就把他的小名洋芋空改成了“杨玉科”,杨玉科的名字是这么来的。

他长大一些之后,才知道自己所在的西营最缺的东西是盐,于是他和同伴联手夜上拉井镇上清兵生产盐的地方偷官盐,偷到的官盐分给村里人和附近村庄的人,他和同伴几进几出拉井镇的官盐存储地,后来他被官兵发现了,追杀把他射伤,逃难到了广东的一个村庄,又饿又累,加上身上的伤,他在那个村庄的一个农家门口晕倒了。

那一夜那户农家的男主人做了一个梦,梦见一条黑龙躺在自己家的门口不停的求救。这一个梦把男人吓醒了,他张着灯开门去看,发现了杨玉科,他认为梦里的黑龙肯定是这个男人。

他救了杨玉科,而且对妻子儿女说这个人了不得,绝非是池中之物,他日定会光耀朝野的,他让家人把全家都舍不得吃的腊肉给杨玉科吃了。

从那以后,杨玉科一飞冲天,战死沙场前做到了两广提督。

这就是有关于杨玉科是黑龙的传说,至今已经真假难辨。但那一户农家的后代至今存在,家境很好,因为飞黄腾达后的杨玉科并没有忘记他们一家人。现在,他们依旧坚持认为杨玉科是降临人世的黑龙。

至今,茶马古镇的诸多人,不论何时何地,不论什么名字都会尊称一句“杨玉科大人”,深深镌刻在茶马古镇的人民心中。

我不否定任何传说,也不会轻易相信。

所谓的正史记载杨玉科战死沙场,但从目前的种种来看,历史有待考证,或许他刀枪不入,黑龙的化身也许为真。

而神算子,是一个敢指着苍天骂眼瞎的算命先生,他的几句话,铸就了杨玉科的无数空墓,而今我就在为那些古墓奔波。

没想到的是,在蝙蝠洞的神灵武器――鬼器之前居然有他们两人,依旧彝族那位传奇人物的痕迹,着实让我震惊,那个所谓的“鬼器”让我更加的好奇。

他们来过,为何不取走,毕竟那是神灵的武器。我不会天真地以为他们不知道那是神灵留下来的,后世的探险队都知道的事,那些人杰怎么可能不知道,其中肯定有什么原因,致使他们放弃了鬼器。

“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我跟在熊良后面,拉着小家伙的手,喃喃了一句。

探险队,在发现了鬼器之后,全军覆没,他们经历了什么,熊良不打算告诉我,我也不好意思揭人家结痂的伤疤,那人做人太不厚道了。

我们刚进蝙蝠洞就能听到叽叽喳喳的叫声,吵得要命。同时空气中弥漫着粪便的臭味,还好鼻子很快就适应了,否则就该吐出肠胃来了。

脚下是软绵绵的东西,用屁股想一想就知道那是什么了,蝙蝠粪便,积累了无数岁月的粪便,加上一些尸体。

通过了蝙蝠占据的通道以后,四周安静了很多,洞里也没了蝙蝠。我和小家伙打开了手电,眼前的是世界变得明亮起来,洞内的风光也尽收眼底。蝙蝠洞内部就像一个小世界一样,适应了黑暗的树木,草丛在洞中茂盛地生长,特殊的藤蔓爬满洞的每一个角落,洞内入眼青翠,葱绿。和之前想象地完全不同。

继续往前,出现了钟乳石,不过不是很大,上面爬满藤蔓,缝隙之间长着草,有一种蓝色的小花,点缀其间。

熊良探险队的队员们打着手电打量着四周,在寻找什么。

“这里的花,果实,蘑菇等,非绿色植物都不要碰。会要你们的命。”小家伙耐不住好奇准备采花的时候,熊良一把拍开小家伙的说,郑重警告。而后他弯腰扯起一株蓝花花株,随着他用力,地皮被带起了一大块,砰的一声一个皮包骨的尸体被扯了出来。

那一株蓝色的花,是从那具尸体的头底长出来的,根深扎在尸体的骨头上,吸收尸体最后的营养。眼眶里,有很多根须伸出来,像触手一样舞动着。

“我三分之一的队员埋骨这些藤蔓和植物下。他们专门对有血有肉的人下手,维持自己生长或者说是生存所必须的营养,如果很久没有人或者是动物,植物也会有丛林法则。”熊良扔下了那一株草,“前面,不仅有各种吃人的植物动物,剧毒蚊虫,还有能吞噬魂魄的石头树木。”

按照他这么说,蝙蝠洞不是一块善地,绝对是凶煞之地。

老八那些大刀见到蠕动的藤蔓就砍,落在地上的藤蔓像是章鱼被砍下的触手,还会蠕动,抽搐一阵。

半尸鬼解释说这一段路上的植物由于生存所必须的营养特别少,已经进化成会动,会主动捕食的植物,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它们不再是单纯的植物。他们发现这个的时候兴奋得跳起来,拍了视频准备轰动世界,然而所有的人都葬身在了蝙蝠洞里,再也没有机会向世界展示生命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