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皇后等等第19节(2 / 2)


  “长哥儿回来了。”惠妃快步子上来,扶住儿子的肩膀,上下打量。见着毫发无损,才双手合十,口里念着佛号。

  “长哥儿没事就好,累了吧?快进来。”惠妃牵着他的手回到承乾宫里。

  回来之后惠妃叫上了几碟点心,都是老早从甜食局那里淘弄来的,就等着朱承治回来吃。朱承治吃了几块糕点之后就停了嘴,惠妃问了问明德殿里头的事,朱承治说一切都好。

  惠妃这才放下心。

  吃完点心,话也问完了。朱承治面露疲惫,惠妃就让宝馨服侍儿子休息。

  宝馨领着朱承治回到寝殿里,换了衣服,擦了身子,连帽子都摘了把光头给抹了遍。

  朱承治靠在床上,有一搭没一搭和宝馨说话。

  方英几个人被他打发的远远的,宝馨坐在床边和他说笑,他在外头板着张脸,到了宝馨面前终于肯露出些笑容了。他把今天在明德殿上的事儿都给宝馨说了。在惠妃那儿,他报喜不报忧,说了也只是叫生母白白发愁罢了。

  “殿下做的好。”宝馨听了,笑的裂开嘴露出细细洁白的牙,“既然皇爷想听,殿下就背,到时候让那些大人们看看殿下到底是个甚么样子。”

  宝馨知道从头至尾宣和帝这个爹就靠不住,既然爹靠不住就另辟途径,这不是还有那些朝臣吗?

  朱承治点点头,“就是我瞧见父皇有些不高兴。”

  “殿下别怪我说话直。”宝馨说着打量一下四周,见着除了两个就没别人,这才压低声音,“要是皇爷高兴了,殿下可就惨了。”

  这话说的诛心。朱承治沉默了会,点点头。他知道她说得对。父皇不喜欢他,这个怎么也骗不了自个。

  这一场,也算是他的自救。就是奏效不奏效,还不知道。

  宝馨斜乜他,见他心事沉沉,把他轻轻揽到身上,“殿下不要想多了,外面还有那些大人呢!”

  宝馨说的也不算错,此后一段时间,朝臣们上折子更多了,关于立太子的奏章几乎将南书房里头的御案给堆满。

  宣和帝看到那些折子,头疼的更加厉害了。

  作者有话要说:  宝馨抱住小狼狗:我和你唆,爹靠不住没事,还有外头那么多人呢!

  小狼狗爪子按她胸口,星星眼:真的吗??

  第21章 读书

  宣和帝觉得明德殿上的那一出是把自己给坑了, 以为长子没有人教导, 和自己说的那些话都是鹦鹉学舌罢了。谁知道这孩子竟然还真有几分本事。

  这要是换在别的父亲身上,自己儿子能有这份本事,早就欣喜不已。可惜宣和帝没有,这个孩子来的出乎他意料之外,并不是他一心所求。何况他属意的是爱妃肚子里头的孩子,这个长子就有些碍事了。

  他打开手里的折子, 看到又是请他册封太子的,这封写的还要毒辣, 说他这么多年来, 膝下没有皇子,现在好不容易上天眷顾,有了这么一个聪明的儿子, 应当顺承天意祖制,册封皇长子为皇太子。

  这规矩宣和帝都知道的,他自小就被这些祖宗规矩给管的死死地。但他心底深处总有一份叛逆,想要自个抵抗这个所谓的祖宗规矩。

  宣和帝把手里的折子给丢到一边,靠在龙椅上闭目小憩。

  这会儿小太监过来, 轻手轻脚的,连说话的声音都轻到了飘忽,“皇爷,慈宁宫老娘娘请皇爷过去一趟。”

  宣和帝闻言睁开眼, 颇为些错愕。生母很少叫他过去, 就算有事, 能派人说清楚的,绝对不会专程叫他过去。

  宣和帝立刻从龙椅上起身,叫人过来给自己更衣。

  进了慈宁宫,见着张太后坐在宝座上,抬眸朝自己看过来。宣和帝下意识的心下一个咯噔。张太后不是个慈母,哪怕他被立为太子之后,也没有对他有多少和颜悦色的时候。宣和帝对亲娘有些犯怵。

  张太后示意宣和帝坐下,宣和帝在一旁的圈椅坐下,心下忐忑,“娘叫朕来,是为了……”

  “我找你来,还真是有事。”张太后说着,身子朝着宣和帝那边挪了挪。

  “我听说,下头不少朝臣给你递折子,请立太子?”

  宣和帝听到张太后这话头皮发麻,太*祖皇帝有祖训,后宫不能干政,但是这话他哪里敢在张太后面前提起来。

  “是。”宣和帝硬着头皮应道,“但是,大哥儿还小……”

  “快八岁了吧?”张太后转头看向手边的连嬷嬷,“我年纪大了,记得不是很清楚了。”

  连嬷嬷躬身应道,“回禀太后娘娘,大殿下已经快八岁了。”

  “看,你还说小,八岁的孩子,在外头人家里头都已经能养的住了。有些都能帮着爹娘了。”

  宣和帝被亲娘这一番话说的哑口无言,可他到底还是不甘心,“但是大哥儿之前在西内呆了那么久,该学的都没学。”

  “可是我怎么听说,大哥儿在明德殿背了一篇孝经?”张太后说着脸向里微侧,脸上露出些不虞来,“皇上该别以为我老眼昏花了吧?”

  “娘……”

  张太后坐在宝座上,重重叹了一口气,“好了,你既然说大哥儿还小,不能立为太子,那也行,但他书总得读吧?”

  宣和帝被针给刺了一般,坐在那里挪了挪身体,张太后叹口气,“你说说看,都八岁了,再过一两年就要成个半大小子了。你四五岁的时候,先帝就让你读书开蒙。怎么到了大哥儿身上就半日也不见动静呢?”

  她说着又叹了口气,叹气声一绕三叹,听得宣和帝连连向她拱手,“娘,不是不让他读,而是这孩子自小体弱,朕担心书房里头人多,他一不小心又出个甚么纰漏。”

  “上回他不是才病过么?”宣和帝叹气。

  “那都好久的事了。”张太后原先有犹豫,但是很快又开口道,“现在好的差不多了吧?皇上让他到朝臣面前去,那么多个人,要病早病了。”

  见宣和帝还想开口,张太后说,“好好的皇子,最后大字不识一个,天家的脸面都被丢光了。到时候宣扬出去,皇上脸上有光,还是我这个老太婆脸上有光?”

  说着,她又软下来,身体陷入宝座柔软的褥子里,“我老啦,也活不了多久,临走之前,见到有大哥儿能有个模样儿,我也就知足了。”

  话都说到这份上,宣和帝还能有什么话说。母子两人各退一步,倒是比朝堂上那些令他头疼的朝臣要温和许多。

  “那好,朕就给他选师傅,开始读书。”